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

涂爾幹理論與人格心理學

幾個月前,利用一點時間參加一個為期一年的義工訓練,這期中有機會重新接觸一些Topic,說真的沒有壓力的讀書真是一件快樂的事,而且到那兒會發現這社會可愛的人真多,目前因為工作之故沒有繼續下去,就把之前寫的心得翻出來連載一下,順便灌水一下吧。

2008-8-7 開場白 做時間的主人
社會變遷與自殺防治
涂爾幹理論
帶著興奮的心情來到11樓,一開始江老師的髮型讓我誤以為所要說的是巴爾幹半島?因為它素有火藥庫之稱,其中有複雜的民族和歷史因素在其中,它也是我最愛的導演Theo Angelopoulos的原鄉。
涂爾幹理論說社會整合的程度引發不同種類的自殺,但是多元或者一元文化都會帶來自殺,所以文化本身並非問題點,而是文化的內容。共產黨、伊斯蘭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利用宗教、信仰謀取利益;當資本主義高舉全球化的優勢,卻間接促成貧富差距的鴻溝在國家與人們之間漫延,尤其當缺乏適當的節制與道德內涵時也成為自殺的推手。涂爾幹理論很適切的說明社會整合程度與自殺的關係,但是它說出一個困境,可以解釋卻無法解決。這是社會學的理論,由觀察所得到結論,但這結論可否推估卻帶著不確定性,這一點讓人困惑。
2008-8-14 我不僅在學習,而是在感受。
人格心理學
心理學是一門科學,那哲學呢?John Berger:┌個人心理學取代哲學成為解釋世界的地位┘。哲學屬於科學嗎?心理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,用數字統計分析得到結論,可以解釋的部份侷限在可以觀察的部份,那不可觀察、無法量化的部份用什麼去面對?
生命若是一段歷程,該像一條線?由左邊畫向右邊;或者由一個點逆時鐘畫一個圓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畫出這條線,有人勇往直前;有人拒絕前進,似乎我們都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些句號。而那些用自己的手給自己句號,又留下什麼給家人與整個社會?我們從何而來,該往而去,明明行走於斯,為何卻有一種飄然無依的情感。我想試著用另一種方法記錄或者回溯生命中的某段時間,想一想去了哪裡?為什麼去那裡?經過了什麼?生命中最愛的一段路,感覺到什麼?用情感與回憶畫出地圖,建構生命和土地的意涵和聯結(或者只是呼喚)

沒有留言:

純真的憤怒

純真的憤怒

破報 - 破世界

光點...點點點